欢迎访问江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网站!我们相信,改变江苏大学的,不是一些人做了很多,而是很多人都做了一点点!

学校主页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捐赠事迹 >> 正文

磁力泵“吸”来600万捐赠,六层小楼见证一段产学研佳话

编辑: 时间:2025年05月09日 16:12 访问次数:

在江大学生第二食堂正对面,矗立着一栋六层小楼——文华科研楼。这栋看似普通的建筑,不仅是师生日常科研的场所,也见证了一段产学研合作佳话,是校园里一个温暖而独特的存在。

图片

故事要从我校退休教师侯志纬副教授说起。侯志纬,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,曾担任原江苏理工大学管理系经济法教研室主任,是我校经济法专业的创始人。令人称奇的是,这位法学专家在专业领域之外,还潜心钻研活性水磁力泵技术,尤其在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密封难题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。20世纪80年代末,香港许士芬研究所在科研攻关中遇到技术瓶颈,多方求助未果,辗转联系到侯志纬。出人意料的是,侯志纬凭借其在磁流体密封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,成功帮助他们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。

图片

在香港许士芬研究所,侯志纬结识了时任研究所资深顾问的张文华先生。张文华是美籍华人,早年在通用磨坊和3M公司工作,退休后受聘于该研究所。他对侯志纬在活性水处理及磁力泵技术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,曾热情邀请侯志纬赴港开展合作研究。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行,但他们的相识,为之后学校和香港许士芬研究所的合作奠定了基础。1993年,侯志纬离休后,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活性水处理技术和磁力泵研发工作中,开启了科研生涯的新篇章。1994年,张文华专程来到学校拜访侯志纬。实地考察中,他发现侯志纬的科研条件十分简陋。于是,张文华积极协调,最终促成香港许士芬研究所出资,在校内筹建专门的科研楼,以改善侯志纬及其团队的研究环境。

图片

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,“江苏理工大学许士芬磁性器件联合研究所”正式成立。因侯志纬已退休,学校委派同样从事磁力泵领域研究的蒋生发担任研究所所长。1999年5月,张文华不幸逝世。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并延续其科研遗志,校所双方经过协商达成协议:香港许士芬研究所以张文华先生的名义捐赠600万元。其中,300万元用于科研楼建设,200万元用于购置实验设备,100万元设立“张文华科教奖励基金”,用于奖励学校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教职工。协议特别规定,新建的科研楼在落成后15年内由联合研究所自主运行和使用,15年期满后整体捐赠给学校。

图片

2000年春,大楼开工建设。经过近9个月的施工,大楼于当年10月原江苏理工大学建校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前竣工,并于10月28日在楼前举行了落成典礼。为铭记张文华先生的重要贡献,这座科研大楼命名为“文华科研楼”,并在一楼大厅设立了他的半身铜像。在文华科研楼里,两位学者各展所长,侯志纬继续深化活性水及其制备技术研究,并将研究拓展至植物活性水领域。蒋生发带领团队专注开展磁力传动与齿轮传动的技术攻关。

图片

2015年,文华科研楼移交学校,现由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使用。如今的文华科研楼,掩映在一株株香樟树下,江大人不会忘记,这栋小楼承载着张文华先生捐资助学的深厚情怀,更不会忘记,老一辈江大人淡泊名利、潜心科研、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和奋斗足迹。(宣传部)

版权所有:江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联系电话:0511-88791339

地址: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行政2号楼404 邮编:212013